以下是關于 60L 雙層玻璃反應釜的詳細介紹:
一、結構組成
1. 釜體:通常采用高硼硅玻璃 G3.3 或 GG17 材質,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學性能,如耐腐蝕性、耐高低溫性等,能確保反應過程的穩定性和安全性。釜體為雙層設計,內層用于盛放反應物料,夾層可通入冷熱源進行循環加熱或冷卻。
2. 釜蓋:一般為四口設計,材質多為聚四氟乙烯,特大口設計便于清潔,標準口插口可選擇組裝回流、加液、測溫等蒸餾合成裝置。
3. 攪拌系統:配備變頻調速電機,如交流感應電機,可實現電子無級調速,轉速恒定,無電刷、無火花,安全穩定,可連續工作,能滿足不同反應對攪拌速度的要求。攪拌槳常見的有錨式、槳式等,材質多為不銹鋼外包聚四氟乙烯,可確保在攪拌過程中不與物料發生反應,且能有效攪拌物料,使其混合均勻。
4. 加熱與冷卻系統:通過在夾層中通入熱油、熱水或冷凍液等進行循環,實現對釜內物料的加熱或冷卻。可配置循環油浴鍋實現高溫反應,***高溫度可達 300℃;也可配置低溫冷凍液循環系統實現低溫反應,***低溫度可達 - 80℃。
5. 溫度控制系統:采用高精度的溫度傳感器,如 PT100 溫度傳感器,搭配智能溫度控制器,可精確控制釜內物料溫度,溫度控制精度通常可達 ±1℃甚至更高,確保反應在設定的溫度條件下進行。
6. 密封系統: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質的墊片、密封圈以及合金鋼機械密封等,確保反應釜在工作狀態下具有良好的密封性,靜止狀態下真空度可達 - 0.095MPa 以下,防止反應過程中物料泄漏和外界空氣進入。
7. 放料系統:底部設有放料口,通常為法蘭連接,配備玻璃 + 四氟放料閥門,無積液側放料,可拆卸便于固體物料出料快捷,方便反應結束后物料的排出。
8. 框架結構:整體采用不銹鋼或鋁合金材質的框架式主體,堅固耐用,美觀大方。機器底部設有帶剎車的萬向腳輪,可整體移動,操作方便,便于在不同地點使用。
二、特點
1. 精確控溫:能精準控制溫度,通過夾層通入不同溫度的介質,可在 - 80℃至 300℃的寬泛溫度范圍內進行精確調控,為各種化學反應提供穩定的溫度環境,有助于提高實驗的重復性和可靠性。
2. 多功能性:可用于多種化學反應過程,如酯化、縮合、磺化、硝化等,還能進行萃取、結晶、蒸餾、濃縮等操作,滿足不同實驗和生產需求。
3. 良好的可視性:高硼硅玻璃材質的釜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,方便操作人員直接觀察反應過程中物料的狀態變化、顏色變化等,及時掌握反應進程。
4. 耐腐蝕性強:與物料接觸的部件主要采用高硼硅玻璃和聚四氟乙烯等材料,具有優異的耐腐蝕性,能耐受多種化學物質的侵蝕,可用于多種腐蝕性物料的反應,延長設備使用壽命,降低維護成本。
5. 操作便捷:釜蓋及釜蓋以上部分可電動升降,釜體可手輪旋轉一定角度,方便物料傾倒出料。設備底部安裝萬向腳輪,移動便捷。同時,變頻調速系統和智能溫度控制系統等使得參數調節簡單方便。
6. 安全性高:設有多種安全裝置,如壓力表、爆破膜安全裝置等,可實時監測反應釜內的壓力情況,當壓力超過設定值時自動泄壓,防止爆炸等安全事故的發生。此外,良好的密封性能也可有效防止反應過程中的泄漏等危險情況。
三、應用領域
1. 化學合成:在有機合成、藥物合成、染料合成等領域應用廣泛,為科研人員和化工生產提供可控的實驗環境,便于觀察反應進程和控制反應條件,以優化合成路線和提高產物收率。
2. 生物制藥:可用于細胞培養、酶反應、發酵等過程,其良好的透光性有利于研究人員實時觀察細胞生長狀態和反應變化,為生物制品的研發和生產提供支持。
3. 精細化工:在化妝品原料合成、香料合成、涂料添加劑合成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,能夠滿足精細化工生產中對反應條件精確控制的要求,有助于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。
4. 科研實驗:是高校、科研機構進行化學、材料科學、生物工程等領域實驗研究的常用設備,可幫助研究人員進行各種新物質的合成、性能研究等實驗,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。
四、注意事項
1. 操作前:需檢查反應釜本體是否有破損、裂紋,密封圈是否完好,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。同時,要對攪拌系統、加熱冷卻系統、溫度控制系統等進行調試,確保其運行正常,并進行氣密性測試。
2. 運行中:嚴格控制溫度、壓力、攪拌速度等參數,避免超過設備的額定上限。添加試劑時要緩慢進行,防止劇烈放熱或壓力驟升。在攪拌過程中,如發現異常聲音或振動,應立即停止攪拌,檢查原因。
3. 結束操作后:先關閉加熱或冷卻系統,待釜內溫度降至室溫后,停止攪拌,緩慢泄壓,然后開啟釜蓋,清理釜內殘留物。使用完畢后,要對反應釜進行清洗和保養,定期更換密封圈、攪拌槳等易損部件。